bsport·体育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bsport·体育 > 新闻动态 > 解码《计划报告》:读懂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与温度

解码《计划报告》:读懂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与温度

发布日期:2025-04-17 22:41    点击次数:125

  本报记者|甄敬怡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计划报告反响热烈。他们认为,计划报告政治站位高、政策举措实,有利于稳预期、强信心,激活力、增动力,是一份着眼大局、与时俱进的报告,关注民生、亲民为民的报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报告,催人奋进、凝聚力量的报告。从起草到修改,从审议到通过,追寻计划报告诞生的过程,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为民情怀。细细翻阅这份报告,能从中读出中国经济在砥砺前行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力量。从起草到完善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夜深人静时结束工作、走出月坛南街38号院的大门,是计划报告起草组的工作常态。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只为更好回应人民诉求,起草一份让人民满意的计划报告。“过去的一年,发展历程很不平凡,中国经济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经历了前高、中低、后扬的态势,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成色十足,应该说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特别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为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回顾2024年,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下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总结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如何把党中央关于2025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起草一份高质量的计划报告十分重要,也广受关注。“在起草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强化对标对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注重做好统筹协调,提高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注重回应民生关切,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更多的干货和实招。”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全国两会现场听取代表委员意见,是直抵基层一线、倾听民心民意的快车道。3月5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解释员分赴各代表团列席旁听,详细记录人大代表对计划报告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回应有关疑问,并尽可能体现在计划报告中。“这些意见涉及业务领域宽,为使转办回应看得见、落得实,我们建立专门台账,细化具体安排,坚持照单全收。根据内容及时精准批分,明确主办司局和具体责任人,确保专人专办、高效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意见批分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围绕代表委员对计划报告的意见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起草组结合工作情况逐条研究、认真吸纳,对计划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安排解释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就相关意见逐一向代表委员解释答复。“我们将把这些饱含着民生温度的真知灼见吸收到计划报告当中,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政策举措。”李超表示。共识在交流中达成,报告在审议中完善。根据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意见,今年计划报告就40条人大代表意见作了29处修改,另有36条人大代表意见在计划报告相关内容中已有体现。比如,对标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容中,“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后加上“专门教育”;有关“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的内容,在定稿中增加“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的表述。科教兴国是今年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议题。回应代表委员关切,计划报告对教育内容着墨颇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资金、人才、生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紧缺科技人才培养,在实践中造就一大批战略科学家、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三农”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将“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加入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有关表述中。计划报告中提到,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中,粮食产量目标定在1.4万亿斤左右。“一老一小”问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戎蓉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体现了国家支持生育的政策导向,但计划报告中没有明确点出。因此在3月7日的代表小组会上,她建议将“发放育儿补贴”写入计划报告。这一建议迅速得到吸纳。坦诚负责地回应意见建议,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计划报告从起草到最后修改完善,是一个“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每一处修改,都凝聚着对改革发展的思考和谋划;每一字调整,都蕴含着对社会民生的牵挂与关怀;每一次倾听与回应,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汇聚民智与改善民生。切实回应关切变民意民智为发展良策“没有异议,一致通过。”3月10日,京西宾馆,江苏代表团小组会审议关于年度计划的决议草案,得到了一致鼓掌通过。“各地方情况不一、诉求众多,但令我们非常感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以来都积极认真回应基层诉求,对于经济大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也给予政策支持,让我们倍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对记者说。众多代表带着地方发展的关切来到全国两会上。计划报告积极回应地方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成为重要考量。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曹清尧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感谢信,对他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建议进行了回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曹清尧说,近年来,重庆、四川两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物品的开放性和流通性还不够。为此,曹清尧在审议发言时,建议国家要有政策支撑,加快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水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的“金腰带”。曹清尧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虽然当前长江沿线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审议发言时,曹清尧建议,加强长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乡村林业产业(如林药、林果、林油等)发展相结合,真正让农民增收。“3月6日我提出的建议,第二天就收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回复。”曹清尧说。3月1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按下表决器,高票批准了计划报告,批准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政策力度转化为发展高度与民生温度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发挥怎样的效用?如何确保政策同向发力?3月14日,计划报告全文发布。翻开计划报告,围绕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一系列具体安排紧紧朝着目标来、奔着落实去。计划报告指出,2025年的主要宏观政策取向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经济社会发展是系统工程,各项政策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更好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一致性评估,加强各个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同时聚焦突出问题,整合政策资源集中发力。计划报告还特别提到,强化社会预期管理,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深入了解微观主体感受,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有十项,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升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十项主要任务的首位。具体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力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等。一些关键数字引人注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重点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和“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两个专栏同样引人关注:支持合肥先进光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托育服务网络……“今年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的国家层面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达到5万亿元以上。我们将更加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郑栅洁说。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计划报告明确多项部署。比如,就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报告提到“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一老一小”问题也在计划报告中多次提及,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20元,再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30元”,“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抓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实施”等。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计划报告指出,指导各地因城施策完善城市落户政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更好保障随迁子女在常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保障,进一步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除了民生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计划报告还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改革攻坚。2025年十项主要任务的第四项,即为“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重点,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呼应了计划报告中所说: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支撑条件,宏观政策还有加力空间,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可以有效激发新的发展动能。“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让日子越过越好。”郑栅洁说,“过去一年,我们的增量政策、增量资金,都优先支持民生这件头等大事。2025年,我们将持续紧盯大家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把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把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温暖而有力的话语,彰显了改革与发展的温度。“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兼具发展的高度、改革的力度、民生的温度,这份充满信心的报告在2025年的初春孕育着新的希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bsport·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